莫札特的不朽名劇【魔笛】躍上了電影螢幕,會是何等模樣呢?如果喜歡莫札特的人,當進電影院體驗一下電影與舞台的不同,到底是喜歡傳統的舞台表現呢?還是喜歡現代科技電影的夢幻手法?

  電影一開始即是一戰爭的場面,此時ㄚ今楞了一下:莫札特的【魔笛】描寫的是戰爭的情事嗎?還是ㄚ今搞錯了,這不是莫札特的【魔笛】嗎?可是音樂明明就是【魔笛】的序曲啊!

  哦!原來電影將莫札特【魔笛】故事背景做了大幅的改編,但基本上人物及精神都沒變動,只是把場景從古埃及拉至戰爭世界,而劇中男主角也從在森林裡打獵的古埃及王子變成戰場上的一個小士兵。

  而再一次讓ㄚ今驚奇的是聽到的是英語發音的魔笛,而不是德語囉!也許這必須怪自己在進電影院前沒作好功課,才會有這麼多的驚奇出現。不過,就是不喜歡在看電影前做足了研究,因為如果早已把電影摸得透徹,進了電影院後就缺少了很多不管是好的或不好的surprise了,也許這就是看電影的樂趣之一吧!

  欣賞【魔笛】這部電影時,故事內容似乎不是那麼重要,美妙的音樂就可把觀眾征服得服服貼貼。尤其當夜后唱難度極高的那段「復仇之歌」(花腔女高音)時,電影螢幕的表現倒真讓人莞爾:螢幕的左半邊出現一個巨大的夜后的側臉,而她的嘴巴卻隨著「啊啊啊……啊啊啊…………」又合又張或半合半張,讓人不知不覺也跟著她「啊」了起來!這就是舞台表演做不到的,舞台表演當然沒有所謂的特寫,尤其又是占了四分之一螢幕的大特寫,更看不清楚歌者嘴巴的動作變化囉!

  莫札特的音樂總是具有很高的親和力,總是能撩撥人們的心弦,但是電影裡的【魔笛】又如何讓音樂賞心悅目呢?去年曾欣賞過一場舞蹈表演──萌荷舞團《拉摩的異想世界》,這個舞蹈表演並不是純粹只在舞台上跳跳舞而已,它結合了媒體科技再配上巴洛克時期拉摩的音樂,讓觀眾有了一場既奇妙又夢幻的體驗,有時甚至會不由自主的掉入了舞者的幻想世界裡。而【魔笛】即有異曲同工之妙,為什麼呢?

  除了前面提到的那誇張式的側臉特寫之外,也有為了表現歌者的心情而有夢幻、奇特又卡通的表現手法,例如:那個又紅又大的紅嘴唇、歌者雀躍的騰空跳躍、展開雙手在天空飛翔……等,當然那都只是想像而已,但能以如此幽默的方式告知觀眾,倒是增添了觀賞本片不少的樂趣。

  本片的的劇情當然脫離不了愛情,而愛情也頗受波折,而最終的目的是追求世界和平。而追求和平的前提,是每一個人心中都充滿了愛,並以寬恕代替仇恨,戰事自然會消弭。

  在此不再贅述劇情,希望各位能用耳朵、用眼睛,最重要的是用心,好好的感受【魔笛】音樂的魔力。不要以為古典音樂很難懂,所以就拒絕進入電影院,其實配上詼諧的螢幕表現,其實是很平易近人的。對了!當最後讚美的合聲結束後,不要急著走出電影院。請坐在位置上,靜靜的欣賞片尾序曲,沈澱一下澎湃的心情,感受一下莫札特的用心,也許從此你就愛上了莫札特的音樂,心中也都與莫札特的音樂一樣,充滿了「愛」。

  在夜深人靜的此時,音響流洩出的是德語版的【魔笛】吔!雖然聽不懂德語,但隨著歌曲,眼前出現的竟是電影中【魔笛】的畫面。哈!這部電影的魔力還真不小。

 

(**圖片引用自開眼電影網劇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ㄚ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